這裡要談到數位圖像,讀者應該對照 BCC16 第 8 講來學。 最好是學到第 8 講之後再讀這一節。
在 HTML 文件中安插圖片的指令是 IMG (image)。
它是一個孤立標籤。
例如
是用以下指令呈現的:
<IMG SRC=out.gif ALIGN=absmiddle ALT="[Going Out]" HEIGHT=32 WIDTH=32>
<IMG SRC=out.gif ALIGN=absmiddle ALT="[Going Out]" HEIGHT=32 WIDTH=64>
要怎樣知道圖片的寬和高呢?許多看圖或繪圖工具軟體都有這個功能,您需要另外學習。 要怎樣獲得圖片呢?如果是自己製造,那就必需要學習測繪、繪圖、影像處理的各種工具軟體。 有時候您不必自己製造,可以從網路上下載。 其中一種下載的方法是,當您在瀏覽器上看別人的網頁,發現一張喜歡的圖片, 可以將滑鼠指在上面,然後按滑鼠右鍵,就會在選單中看到一個存檔的選項, 這就可以將那張圖片存下來了。 當然,這樣做是否涉及侵佔,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。
小圖片通常用文內圖片來處理, 比較大的圖片則通常是以展示圖片 (displayed figure) 或浮動圖片 (floating figure) 的方式來呈現。
所謂展示,就是將它獨立置於版面的中央。例如
留意 IMG 標籤內不再使用 ALIGN 參數,而且 ALT 的字串因為不含空格, 所以也不必寫在一對 " 裡面。 請將滑鼠移到那個人像圖片上,看看瀏覽器是否顯示一個浮動方盒, 顯示 [Godel]。<DIV ALIGN=center> <IMG SRC=Godel.jpg HEIGHT=109 WIDTH=90 ALT=[Godel]> </DIV>
DIV 環境還有其他用處,在此先略去不談,以後有機會再說。
所謂浮動就是將圖片置於版面的最左邊或最右邊,而令文字排版於圖右或圖左,
產生所謂文繞圖的效果。這仍然是用 ALIGN 參數造成,
此時令其值為 left 或 right 表示將圖片浮動於左或浮動於右。
例如左邊這張圖是數學家 Godel 的肖像,其檔案是 Godel.jpg,
它是如此排版的:
<IMG SRC=Godel.jpg ALIGN=left HEIGHT=109 WIDTH=90 ALT=[Godel]>
如果想要提早結束浮動圖片旁邊的文字,讓文字直接跳到圖片的下一列, 可以用 BR 指令加上參數 CLEAR。 如果圖片在左邊,就說 <BR CLEAR=left>, 如果圖片在右邊,就說 <BR CLEAR=right>。
在前面已經看到,如果利用 WIDTH 和 HEIGHT 參數將圖像變大,
則會出現破碎或鋸齒的現象。
但是如果利用 WIDTH 和 HEIGHT 參數將圖像變小,
則通常效果還可以。譬如前面那幅 Godel 的大頭照,
原本的尺寸是 109 乘 90 像素,取其大約 1/3,得到
這樣的效果,使用的指令是
<IMG SRC=Godel.jpg HEIGHT=36 WIDTH=30 ALT=[Godel]>不過,這種作法並不值得提倡。因為在網路上傳輸的仍然是 Godel.jpg 這個檔案,是瀏覽器做了後續的動作將此圖片縮小的。 如果要展現大量的小圖,最好還是先用製圖軟體 (例如 PSP, PhotoImpact, ACDsee 等) 將圖縮小了,以節省網路資源。
大型圖片固然可以為文件抬色,但也造成網路的負擔:也就是讀者的負擔。 所以,讀者的平均網路頻寬必須被考慮在內。 一般來說,一張 HTML 文件內所使用的圖片總量,應該盡量維持在 100KB 以內。 而且,盡量在 IMG 指令中標明圖片的寬和高,以增進排版效率。 重複使用的圖標比較可以放心,因為瀏覽器會庫存 (cache) 這些圖標, 所以它們基本上只會被讀一次。
習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