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希臘、阿拉伯到歐洲的十七世紀

從四千年前開始,巴比侖和埃及人,都為了土地丈量和稅捐、交易等問題, 發展了一些實用的數學。 2500 年前,希臘人畢達哥拉斯到這些地方遊學之後, 開創了自己的學派。純粹以嚴格的邏輯法則、先決假設和已證明之事實, 證明出新結論的數學演繹風格,於焉產生。 兩百年以降,希臘人在平面幾何與整數論方面,累積了豐碩的知識。 歐幾里得的原本 (Elements) 集結了當時的成就。 這些純數學的發展,看似與計算並無直接關聯。 但是,較高的數學成熟度,引導後人有較多的知識來面對更難的計算問題。 2250 年前,阿基米德的圓周率估計,即為代表之作。

許多人將 (周長) = (直徑) 乘 (圓周率) 當做求周長的公式, 其實這是圓周率的定義。 阿基米德創造了無限和的概念與技巧, 以此證明了圓的面積等於用其周長做底、用其半徑做高的三角形面積, 球的體積是其外切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二, 而圓柱體體積是圓面積乘高。 所有這些公式都牽涉到圓周率。 今天的少年學童,都可以朗朗上口的以今天的慣用符號背誦這些公式。 很少人關心這些公式是怎麼來的,當然更不知道這些都是阿基米德的偉大發現。

希臘文明鼎盛的時候,其實已經是其軍事力量衰弱的時候。 阿基米德有生之年,今天所謂的希臘本土已經遭外族佔領。 希臘的科學文明,繼續在邊陲地區發展。 例如阿基米德在西西里島,後來的托勒密、丟番圖都在埃及。 這一股創造文明的火燄,一直到西元 200 年以後才漸漸被澆息。

繼希臘而後起的羅馬,並不欣賞希臘人的思維方式。 他們鄙視希臘文化,認為是亡國之兆。 羅馬幾乎失軼了所有的希臘知識,例如他們不知道希臘人已經論證地球是個球形, 甚至相當準確地估計了她的南北極周長。 倒是阿拉伯人,在吸收了印度和中國的知識技術之後, 形成一個頗為富裕而文明的社會,轉而欣賞希臘的文化遺產, 以至於大量地翻譯希臘文獻。 此外,阿拉伯採借了印度的數字符號、包括零,並創造了小數觀念。

十一世紀末,正當阿拉伯文明鼎盛之際, 歐洲人開始了他們自稱為「十字軍東征」的侵擾掠奪行動,先後持續了兩百年。 在他們劫獲寶貝之中,有東方的農工技術:包括火藥、造紙和印刷, 十進制阿拉伯數字與計算法,和大量的書:特別是譯成阿拉伯文的希臘文明遺產。 此時歐洲人求知若渴,學院紛紛成立,並大量引進阿拉伯文獻,翻譯成拉丁文。 到了十五世紀,大致可以接受地圓說,並倚拼音文字之便, 發明活字排版印刷,使得書籍與知識流傳更廣。 該世紀後段,海上冒險大有斬獲:繞過好望角找到東方航道, 還「發現」了美洲。

歐洲人的科學突破,便從天文開始。 十六世紀,波蘭人哥白尼超越希臘末期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觀點, 提出太陽中心說。刻卜勒更以大量的觀測值,歸納了行星運行定律。 但是刻卜勒並不完全奉行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,而是採用了一種「折衷」的假設。

不要以為十六世紀的歐洲已經是個科技與理性導向的新景象。 雖然科學已經萌芽,我們今天當做常識的科學發現,許多源自這個時期。 但是這些知識或看法,在當時絕非主流; 事實上,當時的科學家受到宗教勢力毫不容情的制裁。 波蘭人哥白尼 (1473--1543) 在 1506 那年就認為太陽應是不動的, 而地球有自轉與公轉。但是他一生不敢張揚,或許當時的觀察能力不足, 實驗數據也不夠有力吧。他偷偷將自己的學說寫成書,只有極少人可讀。 在序言中,還小心寫道,這說法只是數學推理,與事實不符。 哥白尼的著作在他死後才正式出版,不用說,立刻成為邪說禁書。

後來,一位道明會修士 Bruno 因為公開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, 在 1576 年被控異端,過了幾年隱姓埋名的流亡生活之後,還是在 1600 被火刑燒死。 以火刑對付異端,行之已久。聖女貞德也就是在 1431 年被同樣的刑罰處死。

到了 1609 年,伽利略 (1564--1642) 已經掌握了更具體的觀測證據, 但還是不敢宣導日心說。1610 年他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木星也有衛星, 光是這一點也惹毛了教廷,他們說,根據聖經,只有地球可以有月亮。 此後伽利略小心翼翼地與教廷人士周旋,姿態雖低,卻不時犯險。 與他對頭的主要人物是紅衣主教貝拉明 (1542--1621),他被教會封為「聖徒」。 終於在 1633 年,年屆七十的伽利略跪地認錯,發誓放棄自己的觀點。 他被判「邪說罪」,罰終生監禁。 不過他只是被軟禁在翡冷翠的家中,不准外出,見客時必須有人在旁監視。 可見當時的宗教對科學的態度,還算是稍微放鬆了一點點。

雖然監禁在家,他還是努力寫作,而且用某種方法將稿件送了出去。 此時他再鐵齒也不敢和教廷正面衝突了,義大利就在羅馬教皇的腳下, 因此就算是用走私的方式偷偷出版,也不敢在義大利做。 他的書乃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。從這一點,我們似乎可以解釋, 何以文藝復興明明是起源於義大利,但過了幾百年,義大利的科學與藝術就逐漸不行了, 後來的新發明和新創造,都出現於離教皇稍遠的地區,例如荷蘭。

為什麼說荷蘭?難道不是美、德、英、法嗎? 讀者必須戴上能夠突顯歷史縱深的立體眼鏡,來回顧這一段歷史。 讀者們或許多半是非常年輕的科技導向人材, 因此,對於歷史並不敏感,所以會不經意的假設世界向來就如今日。 但是,在伽利略的晚年,世界上還沒有美國。 德法兩國,嚴格來說也不存在,她們還是城邦封建的社會,爭亂不息。 當時在世界上,國力最強的國家,可能還是中國。 而歐洲強權,應屬海外探險收穫豐富的葡萄牙與西班牙。 在伽利略晚年,西、葡兩國的國力,剛剛過了她們的最高峰,開始下滑, 正打算要取而代之的,就是荷蘭。而英國,那時候正豔羨荷蘭的成就, 拿她當做榜樣,後起急追。

譬如說,在那個年代,西、葡、荷的海外據點,已經遍及東亞的印尼、臺灣、日本。 而英國船隻尚未能進入東亞海域。 當時,荷蘭佔領南臺灣、建了赤崁樓,西班牙佔領北臺灣、建了紅毛城。 1642 年,荷蘭人北上打跑了西班牙人,佔領全台。 為時不久,荷蘭人又被鄭成功打跑。 鄭氏是清朝的手下敗將,領著殘兵餘勇來到臺灣的時候,想必是師疲馬倦; 而採取守勢、有陸地做後盾的荷蘭卻抵擋不住。 當時世界上的國力高下,由此可見一斑。

1642 年的耶誕節,伽利略過世。幾乎就在同一時間,牛頓誕生於英國鄉下。 如果硬要說有什麼關聯,恐怕就會被譏為迷信了。 但是這確實太引人遐思了! 牛頓一生看來虔誠,到死還是處男。他從來不曾與宗教正面衝突, 對於偶爾出現的教廷批評或暗損,也置之不理。這或許是因為他遠避英國之故。 但是,牛頓卻實實在在地打破一切教條, 牛頓學說使得不論哥白尼還是伽利略的理論,都毋需再有爭辯的必要。 從他之後,科學取得決定性的勝利,直到今日。

上面那一番話,並不代表我個人贊成或滿意於科學凌駕一切的現況。 事實上,我經常發現一些披著科學外皮的信仰。 譬如說,能量守恆、質能不滅, 乃至於自由貿易、開放市場,究竟是信仰、還是科學?殊難論斷。

聽說伽利略的邪說罪,到了 1992 年才被教廷取消。我覺得不太敢相信, 但尚未能求證。不過,無論教廷是否取消伽利略的罪, 或者無論伽利略因為他的宇宙觀點而被叛了什麼罪, 似乎無關宏旨,也就沒有認真對這個消息求證的必要了。

課外讀物:
[1] 藉由挖掘伽利略與他的私生女 (後來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做了一輩子修女) 之間的通信,而側寫伽利略的傳記: Galileo's Daughter: A Historical Memoir of Science, Faith, and Love Dava Sobel, Penguin USA (Paper); (October 31, 2000), ISBN: 0140280553

[ 發表感想或意見 ] ‧ [ 讀者推薦課外讀物 ]

BCC16 Home Up Chap 0 Chap 1 Chap 2 Chap 3 Chap 4 Chap 5 Chap 6 Chap 7 Chap 8 Chap 9 Chap A Chap B Chap C Chap D Chap E Chap F Copyright Pool User
製作人、
修改記錄
單維彰 (00/03/12) --- 00/03/25, 00/06/06